有推-微信公众号推广-网络推广-论坛推广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1143|回复: 0

武汉和杭州,谁会是下一个2万亿城市?

[复制链接]

41

主题

57

帖子

160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160
发表于 2023-3-13 20:59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原标题:武汉和杭州,谁会是下一个2万亿城市?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近期,长江日报《云端会客厅》邀请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、经济学博士刘国宏,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潇两位嘉宾做客,聚焦“城市GDP新格局”话题,展开深入讨论与分享。

中国(深圳)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、经济学博士刘国宏:国家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,东部能发展起来,非常重要的是坚持了“协调”和“共享”。这两个理念可以体现为区域一体化发展。武汉应当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,通过政策协调,真正实现产业链、供应链一体化运作。
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潇:武汉需要寻找自己的突破口,例如培育具备突出优势的高新产业。在这方面,光谷就是武汉的优势。把初创企业汇聚在光谷,使光谷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,孕育出一批全国知名企业,并通过集聚效应把人才吸引过来,形成武汉经济增长的亮点。
一、头部城市的“王道”在于是否保持稳定增长
长江日报:总体来看,2022年中国城市GDP排名有哪些亮点?
刘国宏:从各大城市公布的GDP指标看,去年经济虽然受到了冲击,但绝大多数都实现了正增长,成绩来之不易,值得欣喜。

有三个亮点值得关注。第一,头部城市年增速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,前十强以外的非头部城市GDP变动幅度比较大。第二,除南京以外,GDP十强城市的人口全部过千万,有了人才能有一切,未来人口竞争可能是各大城市必须关注的一件事。第三,资源型城市(例如榆林)表现亮眼,跃升的名次超过了10位。同时要看到,一些周期性因素给经济带来了短期的影响,应当着眼长远,谋划更长期的可持续发展。
数据背后,头部城市的“王道”可能不是绝对的增长速度,而是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。
韦潇:202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,疫情冲击巨大,很多城市的第三产业受到相当大冲击,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。从GDP数据来看,大部分城市保持了正增长,前十位城市的名单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头部城市的优势依然存在,主要体现在人口优势、资源优势。
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人才因素非常关键,未来城市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。同时,大量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,这是未来城市发展潜力的一个指向标。
二、上海经济韧性在于全面均衡发展,新的增长点依靠人才和创新精神

长江日报:上海经济在去年展现出了非常强大的韧性,未来,上海经济是不是会进一步拉大与国内其他城市的差距?
刘国宏:上海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均衡的,从产业结构看,制造业很强,服务业更强;上海的外资很强,国企、民企也非常强;从外贸结构看,上海的出口、进口也很强。
正是由于上海的均衡发展态势,在危机冲击下,它就总会有亮点,总有力量使它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来。
未来几年,上海保持国内经济第一的位置,是比较确定的。但若要一骑绝尘,难度也是非常大的,因为上海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大的体量,要素约束越来越趋紧,包括空间、人口、环境等。上海与其追求速度,不如追求质量。
韦潇:一个事物为什么有韧性?就是因为它全面,无论哪个点被压制,都可以在别的地方开花,所以经济才会显得有韧性。
上海的经济结构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短板。这几年,叮咚买菜等购物APP在上海涌现,解决了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。这体现了一个现象:一批企业在冲击下被淘汰,另一批企业又崛起了。
上海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?上海有足够的人才吸引力,是有可能出现奇迹的,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也可能发挥出巨大作用。
三、就像上海带动东部,带动中部崛起是武汉的机遇
长江日报:下一个“2万亿城市”会是哪里?武汉和杭州各自有哪些优势?
韦潇:未来经济的发展,人才因素是非常重要的,吸引高端人才较为重要的两个方面:医疗、教育。武汉在这两方面是有优势的,例如同济、协和、武大、华科大都是国内知名的医疗机构和高校。杭州拥有一批颇具活力的高新民营企业,高新企业的集聚效应,会带动人才集聚。
武汉和杭州在硬件条件上都具有一定优势,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历史等方面可以说旗鼓相当。但武汉的体量比杭州大,人口红利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仍非常重要。中国正在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,很多创造力依赖于人口数量,这是武汉未来发展的优势。
但武汉需要寻找自己的突破口,例如培育具备突出优势的高新产业。在这方面,光谷就是武汉的优势。把初创企业汇聚在光谷,使光谷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,孕育出一批全国知名企业,并通过集聚效应把人才吸引过来,形成武汉经济增长的亮点。
2万亿元的目标,对武汉来说,只是时间问题。
刘国宏:武汉、杭州都是省会城市,也都是历史文化名城,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因素。
武汉是九省通衢,跨国公司、企业总部放在武汉,可以辐射整个中国。从产业来看,武汉的硬科技实力强,市场主体形成规模化集聚。杭州民营经济异常发达,城市生态宜居。
中部崛起战略是武汉的机遇。在中部,武汉占据了先行先发优势。武汉会不会像上海带动整个东部发展一样带动中部发展,值得期待。而杭州在数字经济领域是“C位”,未来同样不可限量。
关于城市GDP的比较,这是发展的自然结果,重要的是城市间有比较,才有鉴别和进步。重庆、广州、武汉、杭州这些城市,它们的体量比较接近,它们共同进步,中国经济才会欣欣向荣。
四、重庆GDP超越广州,说明中西部与沿海地区差距正在缩小
长江日报:重庆超越广州成为2022年GDP排名第四的城市,如何解释这一变化?
韦潇:重庆GDP总量超过广州,但人均GDP相比广州仍有差距。2022年,作为广州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受到了较大冲击,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。而重庆地域面积更大,人口更多,在GDP总量的比拼上具备天然优势。
重庆在GDP总量上超越广州,体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效。但重庆也要重新思考,如何维持高质量发展,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、完成数字化转型,如何吸引更多人才。
同时,中西部地区跟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可能在逐渐缩小,在朝着区域协调、共同富裕的目标发展。但从人均GDP、经济结构、创新质量等方面,中西部相比珠三角等地区有一定差距。
刘国宏:从人均、结构上去分析,重庆不能盲目乐观,它距离广州的真正实力仍有差距。重庆的辖区面积大概是广州的12倍,人口比广州多了1000多万人,相当于又超过了一个大型城市的水平。
可喜的是,重庆整体的发展态势展现出一些中西部城市旺盛的发展潜力和活力。
广州的辖域面积虽小,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。比如南沙片区,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要地,还有巨大的可开发空间。
而重庆作为山城,城市建设开发的成本相对高,公共服务和基建需求比较大。重庆的改革创新意识较强,已经逐步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。
五、城市发展策略各异,中国经济才更有活力和多样性
长江日报:从GDP看,我国内陆和沿海仍有差距,内陆地区中心城市例如武汉,应如何发挥优势带动周边实现高质量发展?
刘国宏:中部地区崛起,可以向东部地区发展借鉴一些经验,当然也有一些教训。
国家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,东部能发展起来,非常重要的是坚持了“协调”和“共享”。这两个理念可以体现为区域一体化发展。上海的崛起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体化发展;广州、深圳的崛起,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一体发展的结果;京津冀则相对弱一些。
武汉应当树立区域一体化发展理念,通过政策协调,真正实现产业链、供应链一体化运作。
GDP是流量指标,不代表社会财富就巨大丰富了。城市要追求GDP的增长,更要坚持市场化改革、高质量发展,只有这样,才能产生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更大的财富,才能让人民共享美好生活。
韦潇:区域协同发展非常重要,因为产业创新实际上都有外溢作用,如果能形成集群效应,对发展非常有益。武汉作为九省通衢,要考虑能否带动周边一起发展,数字经济转型就可以为协同发展创造更多条件。
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核心,任何一个城市要发展,重点要考虑以什么为核心去发展?像杭州有数字经济;武汉有硬科技、有光谷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等,可以考虑更多发挥高校优势,把更多的高校成果产业化,然后与光谷结合,发挥优势、形成特色。
长江日报:从2023年各省市定的GDP目标看,2023年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势会如何?
刘国宏:我们普遍认为经济会保持持续增长。各个城市的预期指标,相对而言比较乐观。应该说大家都铆足了劲,锚定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去努力,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姿态。
各个城市的预期指标有所不同,因为经济增长的目标是预期性目标,不是约束性目标,而是在引导大家共同努力。
各个城市的目标无需过度解读,“高举高打”还是“短传渗透”,是各个城市的策略。正因为有不同的发展策略,中国经济才能迸发活力,展现多样性。
韦潇:我们对今年的经济复苏非常有信心。各个城市在既有竞争也有协调的情况下,能够实现更大的发展。
同时,中国经济仍面临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,稳增长、扩内需成为关键。整体来看,中国经济的未来可期。依靠大家共同努力,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定、快速且高质量的增长。
记者 常少华 吴曈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设计师导航|好狗导航|自动秒收录|有推

网站地图

GMT+8, 2024-4-20 19:42 , Processed in 0.149636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